来源:转自互联网
新年伊始,日本进入增税时代。为筹措东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资金,日本从2013年1月起上调个人所得税,并将从2014年6月起上调居民税。再加上计划于2014年4月施行的消费税增税,日本家庭经济负担日益加重。而同样为筹措震后重建资金所推行的企业所得税上调已于2012年启动。
日本近几年税制改革一波三折。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前,日本企业法人税实际税率(包括法人税、地方法人特别税、事业税和居民税)约为40%,在发达国家中居首。为减轻企业负担,激发经济活力,日本政府于2010年12月把企业法人税实际税率下调5个百分点至35%.东日本大地震之后,日本制定《复兴基本法案》,增设“复兴税”,以筹措震后重建资金。该法案规定,从2012财年起的3年内,企业法人税增加10%;从2013年起的25年内,个人所得税率上调2.1个百分点;从2014年6月起的10年内,居民税每年增加1000日元。据日本政府估算,自2011财年起5年内所需重建费用为19万亿日元,需要通过增税筹措其中的10.5万亿日元。
如果“复兴税”是地震带来的插曲,那么消费税增税改革则体现日本面临的财政困境。由于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,社会保障负担日益沉重,迫使日本政府不断扩大稳定的收入来源。相比其它发达国家,日本的消费税率较低。2012年8月,由民主党野田政权主导的《社会保障和税制一体化改革法案》正式通过,计划于2014年4月将消费税率从5%提高至8%,2015年10月提至10%.
消费税增税法案通过后,可能会刺激房产和汽车等大宗商品“提前消费”。但有中小企业反映,由于很难转嫁税负,成本增加,经营难度加大。
专家认为,提高消费税仅是日本财政重建的第一步。2011年日本财政赤字占GDP的10%,居发达国家首位,甚至超过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,即便日本政府按计划在2015年10月将消费税率上调到10%,也无法切实重建财政,消费税率至少需要上调至15%.
刚在众议院选举中胜出的自民党在竞选纲领中提出,将继续维持此前民主党政权制定的健全财政目标,即在2015年度把财政赤字规模减半,并争取在2020年实现财政盈余。为此,自民党提出将大幅削减政府开支,包括减少参众两院议席。同时,使名义经济增长率达到3%以上,并通过上调消费税率增加税收。安倍当选首相后提出,采取货币宽松政策,扩大国债发行规模,增加公共支出,使日本的通胀率达到2%.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“一收一放”似乎很难兼容。